当前位置:首页 > 最近更新

首届全国生态环境遥感应用大会暨第一届全国生态环境遥感联盟会议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2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充分发挥遥感技术优势,推动提升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2023年12月5日至6日,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简称“卫星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首届全国生态环境遥感应用大会暨第一届全国生态环境遥感联盟会议。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态环境监测司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遥感应用基地(简称“基地”)代表148人参加此次会议。
  会上,卫星中心就生态环境遥感工作总体进展情况、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能力现状与发展、自然生态遥感工作进展情况、生态环境要素遥感监测业务进展、生态系统制图及实地采集工具“益智拍”和生态环境遥感应用协同工作相关制度解读等内容作了专题介绍;四川遥感应用基地、北方生态屏障评估与监管中心、长三角分中心和宁波遥感应用基地代表分享了典型经验;参会人员围绕遥感监测业务应用、数据产品生产推送与共享、生态破坏和环境问题地面核查与验证协作等三项议题开展专题研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应用能力发展迅速,特别是“五基”协同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在生态环境监管工作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地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地联盟的创建是生态环境遥感业务应用协作的新模式,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事业迈入一个新阶段,将对规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业务体系,强化数据、技术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能力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生态司司长王志斌指出,遥感技术在生态保护修复监管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在全国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和生态破坏问题主动发现等方面,遥感都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他表示,面向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重大需求,希望遥感技术在生态保护修复监管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监测司司长蒋火华强调,基地建设要坚持“为管理决策提供实质性支撑”的根本定位,要整合国家和地方、系统内和系统外“两支力量”,发挥好先行探路、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三个作用”。下一步要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加强遥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主动发现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建立全国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一盘棋”,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全方位、高精度、短周期”的遥感支撑。
  卫星中心主任高吉喜作会议总结时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是做好生态环境监测的根本遵循,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遥感监测工作的总方针、总依据、总要求。要发挥好基地联盟作用,充分依托基地,围绕生态环境监管难点与重点问题,推进遥感监测网络体系化、工作机制规范化和业务支撑协同化,加快人才队伍培养,提高遥感主动发现生态环境问题能力,提升从国家到地方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能力,为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版权所有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100195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696号